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应运而生:填补行业空白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凭借清洁、可持续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 年,光伏发电量首次达到全球电力消费的 10%,分布式光伏发电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迈入平价市场化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全球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缺乏统一技术规范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指标、接口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设备兼容性差、系统稳定性受影响以及项目建设和运维成本增加等诸多难题。此时,制定科学、统一的国际技术规范迫在眉睫,《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这一国际标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填补了光伏直流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 。

核心内容:规范关键技术与场景应用

该国际标准聚焦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直流系统的典型场景与关键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相关典型工程案例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技术层面,标准总结了光伏直流接口装备的技术演化规则,明确了低压直流系统在系统控制、故障响应及稳定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要求。例如,在系统控制方面,对功率调节精度、电压控制范围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在故障响应上,要求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如规定时间内)检测并隔离故障,保障系统安全;对于稳定运行,明确了各项电气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 。

在应用场景方面,标准涵盖了工商业屋顶、农业大棚、海岛微网等多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以工商业屋顶为例,针对屋顶空间有限、用电负荷特性等特点,给出了适配的光伏直流系统设计方案与设备选型建议;对于农业大棚场景,考虑到大棚内的湿度、温度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确保光伏系统与农业生产互不干扰且高效协同运行 。

跨国合作:凝聚全球智慧结晶

这一国际标准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国协同合作的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专家牵头,联合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 14 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历经四年时间,共同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在这四年里,各国专家充分交流,从基础概念的统一,到关键技术细节的反复研讨,再到典型用例的实地验证与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球智慧。不同国家在光伏技术领域各有所长,通过合作将各自的优势技术与实践经验融入标准之中,使得该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

深远影响:推动产业升级与全球化发展

从短期来看,该标准的发布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生产与研发指引。企业能够依据标准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减少因标准不统一带来的研发成本浪费,加速产品上市周期。例如,光伏直流接口设备制造商可以按照标准规定的接口尺寸、电气参数等进行生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用性,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

长远而言,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升级。一方面,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满足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如在光伏组件制造环节,企业将致力于提高组件的转化效率、优化直流输出性能;在系统集成领域,研发更高效的系统控制算法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公平、透明的全球光伏市场环境,促进光伏产品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与应用,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加速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随着这一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光伏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

联系我们

联系人:邓先生

手机:13928071304

电话:+86-756-8586520

邮箱:sales@jlfastener.com

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明珠北路388号56-301